您当前所在位置是: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基层动态

“一人一器”管出高效益
发布时间:2025-04-30     点击量:195     作者:   分享到:


在中能袁大滩矿业通风队,工器具管理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以前损坏的仪器总是查找不到‘主人’,现在扫一眼标签就能准确定位责任人,效率翻了好几倍!”瓦检员张秀龙一边擦拭着贴有专属编号的瓦斯检测仪,一边感慨道。这一切改变,都源于通风队推行的“一人一器捆绑式”管理模式。

1.jpg

该模式从细微处入手,为每件工器具定制“身份证”。编号规则暗藏“玄机”,如“WJY-01-2023-005”,不仅标明工具类别、班组归属,连“出生年份”都清晰记录。贴上责任人标签后,工具与职工形成责任“共同体”。瓦检员折宏舟每天入井前、升井后都会对仪器仪表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他笑称:“现在工具就像自家孩子,日常管理维护更上心了!”  

责任到人后,通风队的各类工器具的维护保养也有了“硬杠杠”。每月15日是仪器仪表“体检日”,仪器仪表工张晓科总会按时对各类仪器仪表进行校准维护,每个零部件都有维护档案,连电池续航时间都要精确记录。这种精细化管理,让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延长了30%,而普通工具则实行“以坏换新”,库管员老刘在审核工具更换申请表时格外严格:“损坏原因不明确和领用记录对不上?那可不能轻易换新!”

制度落地少不了“红线”约束。在通风队,每名职工身上都有经营指标,混淆使用工器具、人为造成工器具损坏的都要被扣除相应的经营分数。前不久,新工小杨混用活动扳手导致机械螺栓滑丝,不仅被扣了分,还在全队例会上作检讨。“就是要让大家明白,爱惜工器具就是守护安全、扎紧成本口袋。”该队负责人说道。

数据最有说服力,在推行“一人一器捆绑式”管理模式以来,通风队工器具丢失率下降40%,采购成本同比节省2000余元。如今在通风队,“我的工具我负责”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降本增效成绩单。蔡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