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中能袁大滩矿业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双轮驱动,在超前探测、隐患治理、应急防控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地质保障。

精准探测:构建“空-天-地”立体防控网络
针对不同掘进施工工艺制定差异化探测方案。综掘工作面采用瞬变电磁物探与普钻短探相结合方式进行探测;快掘工作面则引入直流电法物探结合千米定向钻探技术,实现“物探锁定异常、钻探精准验证”的双保险机制。
这种“一巷一策”的精细化探测模式,使掘进工作面水害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30%,有效避免了误判和漏探。
顺利完成11209、11212工作面8.2公里综合物探及6100米顶板疏放水工程,通过无线电波透视、音频电透视等多手段融合,精准圈定工作面地质构造及顶板低阻异常区范围,构建了横纵双向立体水文模型,超前消除水害隐患。

隐患治理:打造“查-改-验”闭环管理体系
联合西安科技大学完成隐蔽致灾因素“三方案”修编,重点针对采空区积水、封闭不良钻孔、导水裂隙带等17类致灾因素开展全域排查。
通过建立“月度动态排查+季度总结分析”机制,累计发现并整改隐患63条,其中3条重要问题通过留设保护煤柱及老空水评价上图等措施实现动态清零。
建立水害隐患及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整改-验收”工作模式,实现问题清单线上流转、整改过程实时追踪,确保“五落实”原则落地见效。

科技兴安:筑牢“监测-预警-处置”智慧防线
编制提交《袁大滩煤矿重大灾害治理“顶层设计”方案》,融合智能监测预警、千米定向钻探等前沿技术,构建起“井上下一体化”监测网络。
水文在线监测系统接入钻孔水量、水位等39个监测点,实现数据分钟级更新。
水灾事故演练中首次引入灾害综合预警及防控技术快速评估灾害范围,演练响应时间明显缩短。
此外,严格落实老空水防治“四步工作法”,在11207、11210工作面创新采用“短钻疏放+实时监测”分段限压循环放水技术,累计疏放采空区积水约38万立方米,为相邻工作面安全回采保驾护航。(刘瑞瑞 李荣荣)

